查看原文
其他

中美贸易摩擦:现状、趋势、影响【国盛宏观熊园团队】

熊园安林舒宁 熊园观察
2024-12-04

国盛宏观,熊园、刘安林、薛舒宁


近期,美国公布301关税复审结果,并对额外180亿美元加征关税,资本市场对贸易摩擦的担忧再度升温。本文基于上述背景,全面复盘2018年以来美国加征关税的逻辑和思路,对中国出口和出口链投资的影响,以及未来重点关注的方向。

核心结论:复盘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美国的核心逻辑并非所谓的贸易逆差,而是主要基于美国自身产业对中国的安全性、依赖度、可替代程度,即:先科技、后消费;依赖低的多征、依赖高的少征;难替代的、需要的豁免,易替代的、不需要的不豁免。测算发现,2018-2023年美国自华进口合计下降约9.9个百分点,拖累我国出口约1.7个百分点、实际影响可能更低。往后看,美国继续对中国加征关税的可能性仍大,重点关注4个方向,包括:科技领域;对华依赖偏低、海外能够替代的行业;前期豁免、但宏观环境明显变化的行业;制造业回流的行业;权益端投资看,电子、汽车、电力设备等行业业绩对关税更为敏感。

报告摘要:

一、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复盘与现状

1)4大视角看2018年以来美国加征关税的逻辑、思路

整体看,2018年以来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基本逻辑在于“先科技、后消费;依赖低的多征、依赖高的少征;难替代的、需要的豁免,易替代的、不需要的不豁免”;此外,当时特朗普在竞选时宣称的贸易逆差问题,并不是加征关税时的主要考量。具体如下:

>细分行业看,从高技术扩散到消费品。其中:第一、二轮涉及机械设备、电力设备、电子、通信、交运设备、医疗器械等行业;第三轮扩散至食品饮料、美容护理、轻工、家电、化工、汽车;第四轮则扩散至纺织服饰、计算机、有色等。

>对华依赖看,对华依赖越高,加征关税覆盖比例和实际附加税率越低。其中:对华依赖偏高的行业包括:电子、家用电器、轻工制造等等;对华依赖偏低的包括:石油石化、国防军工、食品饮料、农林牧渔、钢铁、汽车、有色金属等。

>历次豁免看,豁免本身也反应了美国对华依赖和海外替代的情况。历史上看,豁免比例相对偏高的行业包括:医药生物(新冠影响)、电力设备(清洁能源)、汽车(清洁能源)、家用电器、电子、机械设备、基础化工、通信等。

>贸易逆差看,数据上看,贸易逆差并非2018年加征关税的主要考量,从加征关税的顺序、加征关税覆盖比例、实际附加税率等来看,二者均无相关关系。

>关税影响看,美国自华进口份额降幅也可作为海外替代的间接衡量。2018年加征关税之后,通信、电子、计算机、有色、石油石化等份额降幅最大;其次是农林牧渔、美容护理、轻工制造、家用电器、基础化工、钢铁、汽车等;韧性偏强的主要包括部分新能源相关产品(镍电池、废旧电池等),摩托车,以及食品饮料部分细分类别。

2)当前现状:2024年5月美国对中国新加征关税,总体影响不大、部分行业冲击偏大

> 一部分是5.14新加征的关税,涉及14个行业、共180亿美元左右,对中国总出口影响不大,但部分行业对美出口占相关行业总出口占比超10%、影响可能偏大,包括:医用手套、注射器和针头、锂离子电池、电池零件、船岸起重机、天然石墨、永磁体等。

>另一部分是原已加征的关税,总共涉及1747亿美元,约占2023年美国自华进口的40.9%,按照测算,税率约为11.4%(6.14豁免到期之后将分别提升至2255亿美元、52.8%、13.6%),其中,加征关税覆盖比例和附加税率较高的行业包括:煤炭、食品饮料、钢铁、石油石化、国防军工、农林牧渔、汽车、建筑材料、电力设备等。

二、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影响如何?

1)对于中国出口的影响:整体看,2018年加征关税之后,2018-2023年美国自华进口合计下降约9.9个百分点,拖累我国出口约1.7个百分点,其中:2018-2023年美国自华进口分别下降2.5、11.2、13.0、12.7、10.2、10.2个百分点。实际上看,影响可能更低,主因有二:一是尽管我国对美出口份额下降,但对全球出口份额稳中有升;二是加征关税之后,部分产品可能出口至其他国家,经过生产、加工之后再出口至美国;按照增加值测算,加征关税之后,这一比例2018年到2019年跃升2.4个百分点至18.3%。

2)对于出口链条投资的影响:考虑两个方面:一是估值,加征关税对短期市场情绪存在冲击,中期影响有限、仍然取决于经济基本面的情况;二是业绩,按照测算,电子、汽车、电力设备、家电、美容护理、纺织服饰等行业业绩受加征关税影响偏大。

三、后续展望:美国继续对中国加征关税可能性仍大,关注4个方向

1)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的决策机制并无太多障碍,关注两大可能的阻力:决策机制上,美国继续加征关税没有太多障碍,尤其是在拜登和特朗普总统竞选的过程中,可能持续地打“中国牌”;阻力可能主要来自经济层面:一是美国通胀压力及其国内民众福利损失,参考2018年以来加征关税的经验,关税成本最终基本都由美国民众承担;二是中国的反制措施,包括减少美国农产品进口、减持美国国债等。倾向于认为,这两大阻力并非实质约束,考虑到今年是美国大选年,美国继续对中国加征关税可能性仍大。

2)如果继续加征关税,重点关注:一是科技领域,遏制中国科技发展是重要考量,可能涉及通信、电子、计算机、机械设备、交运设备等行业;二是对华依赖偏低、海外能够替代的行业,包括:石油石化、国防军工、食品饮料、农林牧渔、钢铁、汽车、有色金属等;三是前期豁免、但宏观环境明显变化的行业,包括:医药生物、部分新能源;四是美国制造业回流相关的行业,包括:电子、通信、机械设备、电力设备等。

3)此外,落地到投资上,还应关注加征关税短期可能扰动市场情绪:行业上,电子、汽车、电力设备、家用电器、美容护理、纺织服饰等行业业绩受关税影响更大。

风险提示:外部环境超预期演化,政策超预期变化,模型测算有偏差。

正文如下:


近期,资本市场对于出口以及关税问题关注度再度提升,包括:一是近年地缘政治冲突频发,贸易环境不确定性显著增加,比如:202310月欧盟针对中国电动车开启反补贴调查,20245月美国公布对华加征301关税复审结果,决定在原有关税基础上,进一步对新能源、半导体、关键矿物等加征关税;二是在地产下行、基建实物工作量偏弱背景下,出口-工业生产-制造业投资链条对于2024年中国经济的重要性显著提升,资本市场对此也给予了较高期待;三是今年2月特朗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当选总统,将对中国商品征收至少60%的关税(2016年竞选总统时其曾宣称如果当选,将对中国商品加征45%的关税),贸易摩擦的担忧再度升温。

因此,本文基于上述背景,主要着眼于2018年以来贸易摩擦的分析,旨在厘清:2018年以来加征关税商品的选择,主要是基于何种逻辑?对于中国出口、以及相关资产价格影响如何?如果真的出现新一轮加征关税,阻力有哪些?行业选择可能是怎样的逻辑?

一、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复盘与现状

历史上看,20187月至20199月之间,美国对华加征了4轮关税,涉及约3700亿美元美国自中国的进口商品,约占美国自华进口商品的63.4%其中:1)第一、二轮:分别涉及进口金额340亿、160亿美元,约占美国自中国进口金额的5.7%2.7%,附加税率25%2)第三轮:涉及进口金额2000亿美元,约占美国自华进口金额的35.3%,初始附加税率10%,后于20195月上调至25%3)第四轮:分为两个批次,分别涉及进口金额1200亿、1800亿美元,第一批1200亿美元商品20199月开始加征关税,约占美国自华进口金额的19.8%,加征税率15%;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达成之后,税率降为7.5%;第二批1800亿美元加征关税未实际落地。

部分商品关税仍被暂时豁免,豁免期至2024614日。每一轮关税加征都附带豁免条款,美国企业可在关税发起后若干时间内提交关税豁免申请,由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逐笔审核并决定通过或否决,豁免期多则一年,少则数月;豁免到期后,部分产品豁免期可以延长。截至当前,仍有352类普通商品、77类新冠相关商品处于豁免期,豁免期至2024614日,其他商品的关税豁免均已失效。

14大视角看2018年以来美国加征关税的逻辑、思路

整体看,参考加征关税的细分行业顺序、不同行业对华依赖度、历次关税豁免、贸易逆差等情况,可以发现:2018年以来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的基本逻辑在于“先高科技、后生活消费;先依赖度低的、再依赖度高的;豁免当前需要或者符合自身战略的、不豁免当前不需要的或者不符合自身战略的”;此外,当时特朗普在竞选时宣称的贸易逆差问题,并不是加征关税时的主要考量。最后,即使加征相同规模的关税,美国不同行业自华进口下降的幅度存在差异,体现了不同行业海外替代性存在差异(详见图表2)。

第一、分行业看,上一轮关税加征是从高技术产品(具体口径采用美国经济普查局ATP清单,涉及生物技术、生命科学、光电等10个领域)逐步扩散到普通消费品;并且,从最终关税水平看,高技术产品加征关税覆盖比例、实际附加税率均远高于普通商品。具体看:1)征税顺序:按照申万一级行业划分,第一、二轮加征关税主要涉及机械设备、电力设备、电子、通信、交运设备、医疗器械等行业;第三轮加征关税主要涉及中上游原材料和普通消费品,比如化工、建筑材料、钢铁、有色、纺织服饰、轻工、食品饮料等;第四轮加征关税同样涉及有色金属、钢铁等中上游原材料以及纺织服装、家电等普通消费品等。2)加征关税覆盖比例:按照我们测算,高技术产品加征关税覆盖比例约为55.2%,非高技术产品的加征关税覆盖比例仅为28.5%左右。3)实际附加税率:美国自我国进口高技术产品、非高技术产品附加关税税率分别为10.6%5.5%;换言之,加征关税后,对美高技术产品出口税率提升显著高于非高技术普通商品。

第二、对华依赖看,美国对华依赖度越高的产品,加征关税覆盖比例和实际附加税率相对更低。如果将“美国某一行业或产品自华进口金额/这一行业或产品总的进口金额”作为美国某一行业或产品对华进口依赖度的衡量,可以发现:

1)分区间看,对华进口依赖度越低,加征关税覆盖比例和实际附加税率越高;反之,对华进口依赖度越高,加征关税覆盖比例和实际附加税率越低。其中:对华进口依赖度低于40%的商品,加征关税覆盖比例超过70%,实际附加税率也达到15%左右;而对华进口依赖度超过80%的商品,加征关税覆盖比例和实际附加税率分别仅为20.6%4.7%

2)分行业看,基本呈现类似的特征,比如:电子、家用电器、轻工制造等行业,美国对华进口依赖度相对偏高,加征关税覆盖比例相对偏低、实际附加税率相对其他行业同样偏低;但是,美国对华进口依赖度偏低的行业,比如国防军工、石油化工、食品饮料、汽车、农林牧渔、机械设备、建筑材料等等,加征关税覆盖比例和实际附加税率都偏高。

第三、历次豁免看,海外越难替代、对华依赖度越高的行业,被豁免的概率越大。按照申万一级行业划分,医药生物、电力设备、汽车、家用电器、电子、机械设备等豁免比例相对较高。具体看:一方面,USTR在决定某商品的关税是否可以继续豁免时,一个重要标准是能否从中国以外的地区找到合适供应商。因此,结果上看,某些细分商品虽然是美国加征关税的重点,但是鉴于短期内难以找到合适的替代厂商,因而被阶段性豁免加征关税,典型的比如计算机零部件、印刷电路、显微镜等等;再比如医药生物行业,因为新冠期间美国医疗物资短缺,豁免加征关税的比例高达94.7%。另一方面,从数据看,美国对华进口依赖度越高,被豁免关税的概率越大;换言之,美国对于被豁免加征关税商品的依赖程度显著高于未被豁免的商品(详见图表10)。

此外,数据上看,贸易逆差并不是上一轮美国加征关税的主要逻辑。2016年特朗普竞选之初,即打着“美国优先”和“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旗号,强调中国“不公平的贸易行为”造成了美国贸易逆差、制造业外流以及失业问题。但是,从其实际加征关税的顺序和种类来看,贸易逆差并不是其加征关税的主要考量。具体看,如果我们以“某一行业或产品美国对中国贸易差额/美国这一行业或产品进出口总额”作为美国对中国相关行业或产品贸易逆差程度的衡量[1],可以发现:贸易逆差程度跟加征关税的顺序、加征关税覆盖比例、实际附加税率均无明确相关关系。比如,典型的家用电器、纺织服饰行业,美国对中国几乎只进口、不出口,存在着较大的贸易逆差,但在前两轮几乎未加征关税,且平均附加税率均在10%以下;再比如农林牧渔、石油石化行业,美国对中国出口大于进口,表现为贸易顺差,但平均附加税率却超15%。另外,重点商品中,比如商用飞机(HS分类第88章)是美国出口的优势产品,其对中国的出口远大于进口,但在第一轮即被加征关税,最终实际附加税率高达25.0%

最后,从影响上看,2018年加征关税之后,通信、电子、计算机、有色金属、石油石化等行业,加征关税之后1年美国自华进口份额降幅基本都超过50%、到2023年份额降幅多数超过80%;其次是农林牧渔、美容护理、轻工制造、家用电器、基础化工、钢铁、汽车等,加征关税之后1年美国自华进口份额降幅在20%-30%之间、到2023年份额降幅多数在40%-60%;韧性偏强的行业主要包括部分新能源相关产品(List 4A中加征关税的,镍电池、废旧电池回收等),摩托车(汽车类别之下,List 4A中加征关税),以及食品饮料部分细分类别。倾向于认为,前面4轮加征关税之后,美国自华进口份额降幅可以作为海外替代的间接衡量;换言之,如果前4轮加征关税之后,美国自华进口份额降幅越大,说明越容易找到中国之外(其他国家或者美国本土)的替代厂商。因此,当前或者后续继续加征关税,其影响可能也会呈现类似的特征。

2当前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的现状

按照相关规定,USTR每隔4年需要对301条款的有效性和经济影响做出审查,从而决定是否需要对关税做出调整。2024514日,美国白宫和USTR发布对华加征301关税四年期复审结果,保留原有301条款关税约束之外,针对14类商品进一步加征关税,合计约涉及180亿美元商品。换言之,当前美国对中国加征的关税,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514日新加征的关税;二是原有301条款的关税约束。具体看:

第一、514日进一步加征关税的14类商品,主要涉及“新三样”、工业金属、医药产品等类别。整体看,上述14类商品对美出口占我国出口影响有限,其中:2023年我国上述14种商品全球出口约4474亿美元,占2023年整体出口金额的12.3%;其中,对美出口约220亿美元[2](按中国出口金额口径计算),占比4.9%;换言之,上述14类商品对美出口约占2023年我国整体出口金额的0.65%。分产品看,多数商品对美出口占比不高,但是部分商品需要重点关注。其中:医用手套、注射器和针头、锂离子电池、电池零件等,对美出口占比均超20%,船岸起重机、天然石墨、永磁体对美出口占比也超10%,加征关税对相关产品出口可能存在一定冲击;但是,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半导体、钢铁和铝制品、口罩等产品对美出口占比较低,预计加征关税影响有限。

第二、原有301关税涉及到的商品金额约占2023年美国自华进口金额的40.9%,平均附加税率约7.6%,考虑原有基础关税,总关税税率约为11.4%具体看,2023年美国自中国进口金额约为4272亿美元,其中:实际征收301关税的商品金额为1747亿美元(1066亿美元附加税率为25%748亿美元附加税率为7.5%),约占美国自华进口金额的40.9%;加征关税、但被暂时豁免的商品金额为508亿美元,占比约11.9%301关税未涉及的商品金额2018亿美元,占比约47.2%。按照我们测算,2023年美国自华进口商品平均附加税率(即:原有关税基础上的附加关税)约为7.6%。此外,按照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测算,在301关税加征前,美国对中国进口关税税率约为3.8%。换言之,如果考虑原有基础关税和加征关税附加税率,2023年美国自华进口总的关税税率约为11.4%。另外,按照我们测算,如果当前暂时豁免的商品,豁免到期之后不再延长,加征关税覆盖比例和总关税税率将分别提升至52.8%13.6%

进一步地,按细分行业看,机械、电力设备、轻工、纺织等关税覆盖金额最大;煤炭、石油石化、食品饮料、国防军工等行业关税覆盖比例和平均附加税率较高。具体如下:

按照加征关税覆盖金额看:考虑豁免情况下,机械设备、电力设备、轻工、纺织等行业的关税覆盖金额较高,均在200亿美元以上,可能与上述行业中美贸易体量较大有关。

按照加征关税覆盖比例看:考虑豁免情况下,煤炭、食品饮料、钢铁、国防军工、石油石化等关税覆盖比例最高,均超90%;汽车、农林牧渔等加征关税覆盖比例也在80%以上;医药生物、电子关税覆盖比例偏低,均在5%以下。

按照实际附加税率水平看:考虑豁免情况下,煤炭、国防军工、石油石化等行业实际附加水平偏高,均超20%;其次是食品饮料、汽车、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等,实际附加税率在15%-20%之间;实际附加水平偏低的行业主要包括:电子、医药生物等,均在5%以下;计算机、纺织服饰、轻工制造、家用电器等实际附加税率也低于总体水平。

二、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影响如何?

本章主要着眼于两个维度,一是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二是贸易摩擦发生之后,对于资本市场出口链条投资的影响。

1对于中国出口的影响

整体看,中美贸易摩擦导致美国自华进口下降约9.9个百分点,其中:2018-2023年各年分别为2.511.213.012.710.210.2个百分点。具体测算过程如下:由图表20可知,2018年加征关税前,美国自华进口同美国自其他国家进口的走势趋同;但是,2018年加征关税后,美国自华进口出现明显下滑,与美自其他国家进口出现明显背离,且加征关税税率越高,背离程度越大;走势出现背离的时点与开始加征关税的时点基本相同。由此,可以通过计算加征关税一段时间内二者的背离程度,来度量关税对我国出口的影响。为排除新冠扰动,我们选取2019年全年和20199-12月两个时间段,来分别度量前三轮及第四轮关税加征对出口的影响。计算可知,我国对美出口的关税弹性大致在-1.3~-1.7之间。结合第一至四轮加征关税税率,可以计算加征关税导致2018-2023年美国自华进口降幅约为8.7-11.1个百分点,均值为9.9个百分点。按照2018-2023年中国对美出口占比均值约为17.6%计算,加征关税对我国出口的拖累约为1.7个百分点。

但是,如果考虑“转口贸易”或者部分产品可能出口至其他国家,经过生产、加工之后再出口至美国,加征关税对于中国出口的影响,或许要比想象更低。主因有二:

一是尽管我国对美出口份额下降,但在全球出口中的份额稳中有升。具体看,2017-2023年,我国在美国进口中所占份额下滑7.7个百分点,但在非美国家进口中所占份额却提升2.3个百分点,支撑我国全球出口份额提升1.3个百分点。

二是加征关税之后,部分产品可能出口至其他国家,经过生产、加工之后再出口至美国;其中,最典型的当属东盟和墨西哥。比如,以东盟为例,东盟占美国进口份额大幅增加的同时,我国在东盟进口中的占比也在同步提升;而且,从产品看,东盟从我国进口的多属中上游的资本品、中间品,比如化工产品、工业金属等,而其出口美国的更多的是下游消费品,比如皮革、玩具、家具、服装鞋帽等等,指向中国→东盟→美国的贸易链条确实存在。此外,基于OECD TiVA数据库的增加值测算,2018年美国加征关税之后,中国出口相关产品,经过其他国家生产、加工之后再出口至美国的比例确有跃升。

2对于出口链条投资的影响

对于出口链的投资来说,主要影响两个方面:一是加征关税对市场情绪的冲击,可能影响估值;二是加征关税对于相关企业业绩的影响。具体如下:

第一、估值角度看,加征关税对短期市场情绪存在冲击,中期估值仍然取决于经济基本面的情况。具体看,2018年美国加征关税的同时,我国国内经济同样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尤其是民营企业预期走弱。所以,在内外部因素共同影响下,股票市场估值出现了明显下跌。为了分离加征关税和国内经济下行带来的影响,我们主要选择公司公告中出口美国或者北美地区营收占比最高的35家上市公司,按其自由流通市值计算加权市盈率(下图红色的线)。逻辑上说,美国加征关税之后,这些上市公司受到的冲击相比其他上市公司应该更大,所以这些上市公司估值下降的幅度也应更大。但是,实际上看,在加征关税之初,这些上市公司估值下跌幅度相比沪深300略大,2023全年估值跌幅甚至小于沪深300的跌幅。说明从估值角度说,加征关税对短期市场情绪存在冲击,中期估值仍然取决于经济基本面的情况。

第二、业绩角度看,电子、汽车、电力设备、家用电器等受加征关税影响偏大。测算过程如下:1)将HS4位代码与申万一级行业进行匹配;2)用HS出口数据中对美出口占比近似替代申万各行业出口中对美占比,乘各个行业海外营收占比,可以估算出各申万一级行业对美营收占总营收的比例;3)分行业对比2023年美国自华进口与美国自其他国家进口同比增速,可以得到各行业对美出口的关税弹性;4)用实际关税附加税率×(-关税弹性)×对美营收依赖度,可以得到具体行业加征关税之后的业绩弹性。具体看,电子、汽车、电力设备、家用电器等行业业绩受加征关税影响可能较大,国防军工、石油石化、计算机、钢铁、医药生物的业绩受加征关税影响可能相对更小。

三、后续展望:继续加征关税可能性仍大,关注4个方向

1、加征关税决策机制并无太多障碍,关注两大经济阻力

首先,从决策机制上看,美国继续加征关税没有太多的障碍,尤其是在拜登和特朗普竞选总统的过程中,可能持续地打“中国牌”。具体看,美国加征关税的决策流程包括:1)工会组织或者行业协会请愿;2USTR下辖的“301条款委员会”对请愿进行审查,举行公开听证会,并就301条款下可能采取的行动向跨部门贸易政策工作人员委员会(TPSC)提出建议;3TPSC审查“301条款委员会”的建议,并向USTR提供建议;4USTR根据TPSC的建议进行最终裁决;5)总统公布最终的行动方案。比如,514日这次加征关税,具体过程包括:312日,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等5大工会组织递交请愿书,要求拜登政府对中国在海事、物流和造船业的“不合理和歧视性”做法展开贸易调查;417日,USTR宣布发起针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的301条款调查;514日,美国白宫和USTR宣布对中国船岸起重机、钢铁、铝等商品加征25%的关税。因此,从上述流程可以发现,美国加征关税并不需要类似于两党博弈之类的决策流程;换言之,如果后续继续加征关税,美国总统和USTR就能决定,并无太多决策流程的障碍。尤其是在拜登和特朗普竞选总统的过程中,可能持续地打“中国牌”。

其次,继续加征关税主要的阻力可能来自经济层面。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美国通胀压力及其国内民众福利损失。参照2018年加征关税的经验,多项学术研究表明(Amiti et al.2019 Cavallo et al.2019Cerutti et al.2019Waugh2019Amiti et al.2020 Fajgelbaum et al.2020等),美国对华加征关税之后,短时间内就造成美国自华进口商品价格(含税)明显抬升,上行幅度跟加征关税税率接近。换言之,上一轮加征关税之后,中国的出口贸易商几乎没有下调出口产品价格,关税成本基本都由美方承担、并进一步转嫁给美国消费者。按照Amiti et al.2019[3]NBER工作论文当中的测算,美国加征10%的进口关税,会导致美国国内生产者价格上涨1.3个百分点。此外,根据Handley et al.2020[4]的测算,2018年加征关税之后,每位美国工人的隐性关税负担为900美元,其中制造业工人负担则高达1600美元/人。当前看,美国通胀水平仍在高位、且有二次通胀风险,如果继续加征关税,可能进一步加剧美国通胀压力、并同时压制美国经济增长和就业。
二是中国的反制措施。回顾2018年贸易摩擦期间,美国加征关税之后,中国先后于20187月、8月、9月及20199月对自美进口的340亿美元、160亿美元、600亿美元、285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主要涉及农产品、汽车零部件等等,直接导致美国农民收入急剧下滑,特朗普政府被迫在20182019年批准了共计280亿美元的农业援助计划。此外,按照当前情况分析,如果美国进一步加征关税,中国的反制措施还可能包括减持美国国债,进而进一步加剧美国财政支出压力。

2、如果继续加征关税,重点关注的方向

行业层面看,参照2018年以来加征关税的经验以及当前的现实情况,如果美国继续加征关税,需要重点关注以下4个方向:

第一、高科技领域仍是重点。参照2018年的情况,遏制中国科技发展应是加征关税的重要考量,如果后续美国继续加征关税,科技相关领域预计仍是重要方向,具体包括:通信、电子、计算机、机械设备、交运设备等等。而且,从2018年加征关税的情况看,高科技相关行业也是份额下降幅度最大的领域。

第二、对中国依赖度不高、且海外能够轻易找到替代厂商的行业,包括:石油石化、国防军工、食品饮料、农林牧渔、钢铁、汽车、有色金属等行业,美国对华依赖度均低于10%。另外,美国对华进口依赖度中等、关税覆盖比例仍有进一步增加空间的行业,比如图表5中对华依赖度40%-60%区间,后续也有可能进一步加征关税,涉及的申万行业包括:电子、纺织服饰、轻工制造、机械设备等等。

第三、前期豁免、但是当前环境明显变化的,豁免到期之后大概率继续加征关税的领域,典型行业包括医药生物、部分新能源相关行业。

第四、美国制造业回流相关行业,2021-2022年美国先后通过了《两党基础设施法案》、《通胀削减法案》、《芯片与科学法案》,旨在支持美国本土相关产业发展,后续也有可能为了支持本土产业发展而进一步加征关税,主要涉及半导体、交通运输、清洁能源等领域,对应到申万行业包括:电子、通信、机械设备、电力设备与新能源等。

如果将上述4个方向综合起来,涉及的行业主要包括:电子、通信、机械设备、汽车、电力设备与新能源、医药生物、交运设备,其次是纺织服饰、轻工制造、有色金属、食品饮料、农林牧渔等等。

此外,短期还可关注:参照2018年的经验,加征关税正式落地之前,存在“抢出口”的现象,最典型的是20186月和8月,分别在第一轮(340亿美元)、第三轮(2000亿美元)加征关税落地前1个月。如果此次总统选举特朗普占据优势、甚至当选新一届美国总统,可能也会出现类似“抢出口”的现象,需要重点关注的时间节点包括:20249月的第二场辩论、115日全民投票,以及如果特朗普当选,将于2025120日正式就职,分别对应202410月、12月的出口。

风险提示:

1.外部环境超预期演化:如果全球经济超预期下行或者地缘政治超预期演化,可能导致贸易环境出现新的不确定性。

2. 政策力度超预期变化:如果宏观政策超预期,出口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可能相对弱化。

3.模型测算有偏差,包括:出口HS行业与申万行业的匹配、加征关税覆盖比例、实际附加税率等的测算,如果采用其他测算方式,具体数据可能存在差异。

附注:

[1]该指标位于-1~1之间,等于 -1时表示该产业美国对中国只进口不出口,越接近于-1表示美国在该行业相对中国的竞争力越薄弱;该指数为1时表示该产业美国对中国只出口不进口,越接近于1则表示美国在该行业相对中国的竞争力越强。

[2]按中国出口商品金额口径计算,其中:对美出口约220亿美元,高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的约180亿美元,原因有二:一是2020年以来中国对美出口的金额均高于美国自中国进口金额;二是对于某些类别商品,美国只针对部分商品加征关税,但统计代码中无法区分,因此测算金额可能存在高估。

[3] Amiti,M.,S.J.Redding,and D.E.Weinstein,“The Impact of the 2018 Trade War on US Price and Welfare”,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2019,33(4):187-210.

[4] Handley,K.,F.Kamal,and R.Monarch,“Rising Import Tariffs,Falling Export Growth: When Modern Supply Chains Meet Old-Style Protectionism”, NBER working paper,No.26611,2020.

联系人:熊园,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安林,国盛宏观分析师;刘新宇,国盛宏观分析师;杨涛,国盛宏观分析师;穆仁文,国盛宏观分析师;朱慧,国盛宏观分析师;薛舒宁,国盛宏观研究助理。

相关文章:

[1]4月出口再度转正的背后2024-05-09

[2]3月出口大降的背后2024-04-12

[3]2024年去产能:行业、路径与影响2024-02-23

[4]4大关注点—2023年出口回顾与2024年展望,2024-01-13

[5]向波动要收益—2024年经济与资产展望,2023-12-04

本文节选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于2024年05月26日发布的报告《中美贸易摩擦:现状、趋势、影响》,具体内容请详见相关报告。

熊园        S0680518050004        xiongyuan@gszq.com

刘安林     S0680523020002        liuanlin@gszq.com

薛舒宁     S0680123070031        xueshuning@gszq.com

特别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非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受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重要声明:本订阅号是国盛证券宏观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国盛宏观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系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读者参考时还须及时跟踪后续最新的研究进展。


本资料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普通的个人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因此个人投资者还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本资料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或传播。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熊园观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